宫厨网-创新厨艺学习第一平台
导航:首页 | 最新新菜 | RSS订阅 每日新菜索引
宫厨网
宫厨网 > 厨艺进阶 > 原料处理 >
文章内容

简单的为大家介绍两例海鲜原料:扇贝和海蜇

今天先简单的给大家介绍两种海鲜菜的原料。也是以后大家要遇到的海鲜。一种叫扇贝.一种叫海蜇.都是比较常见的海鲜的品种。对于初入厨场的朋友们来说。要正确认识所以的原料是不可能.所以先从最常见的原料认识起。扇贝和海蜇都是海鲜类的菜肴里出现的次数比较多。并且扇贝菜肴和海蜇菜肴也是非常丰富的。认识和掌握扇贝和海蜇的原料的形状。颜色 大小和处理方法对厨师会很有帮助

扇贝菜品演示

扇贝只有一条闭壳肌
  扇贝属软体动物门双壳纲扇贝科。一般来说,双壳纲贝类都具有一对强有力的闭壳肌,此外还有一个韧带闭壳肌。闭壳肌是横纹肌,伸缩时使两扇贝壳迅速而有力地开闭;韧带闭壳肌是平滑肌,收缩时能使两扇贝壳持续关闭,且不易疲劳。如果遇到敌害时,两者相互配合同时收缩,可使双壳长时间的紧闭,很难被强行撬开,借以保护自己。
然而在扇贝的内壳,却只有一粒肉柱———这种特化现象,是生物进化的表现———扇贝的前闭壳肌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退化消失,而后闭壳肌却变得特别发达,并移到内壳的中央形成肉柱,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扇贝肉。这种变化,使后闭壳肌收缩时,不但能使双壳闭合起到保护作用,同时还有使扇贝运动的功能。
经过上面分析可以发现,闭壳肌是扇贝的主要可食部分,而非扇贝中惟一能够食用的部份,因为扇贝的斧足、外套膜也可以食用。但在酒楼餐馆里,为了使菜肴品相美观,往往只择取扇贝柱作原料。但是在大连,人们都喜欢将鲜扇贝的斧足和外套膜剁碎,作包子或韭菜盒馅料。
扇贝的烹制方法多种多样,清蒸、水煮、油爆都行。大连人吃扇贝的方法很简单,将购得的扇贝洗净,投入冷水锅中煮至双壳微开即捞出。吃时先挖去紫褐色的内脏团,再蘸着佐料吃,原汁原味。为何要强调挖去内脏团呢?因为其中充斥着未消化的藻类,这些藻类常含有毒素及细菌病毒,吃了会致病。


海蜇有8个口腕

海蜇-原料展示图片

 
关于海蜇,有一种说法是:状如降落伞,其“伞盖”经过加工即成海蜇皮;“伞盖”下的口腔与触须部分经加工后,即成海蜇头。此说不确切,从形态学上讲,海蜇既没有口腔,也没有触须。
海蜇为腔肠动物门钵水母纲根口水母科水面浮游动物。体呈淡蓝色,分为“伞”与“口腕”两部份,伞的直径可达30~50厘米,大者可达100厘米。下伞中央的垂唇末端向外延伸形成8个口腕,具“触手囊”。

各腕有分枝,其上方有8对皱缩的肩板,呈弯刀状。口腕中的纤毛沟愈合,形成无数小管及吸口,小管与胃腔相连。海蜇以浮游生物为食物,通过吸口摄食。
新鲜海蜇如不经盐矾处理很快会自溶,化成一滩水,所以内地水产市场上出售的海蜇都是腌制品。新鲜的海蜇一看便知,它颜色洁白,半透明,正如沈石田《食海蜇》句云:“莹洁玻璃白”,由于它的含水量在90%以上,看上去很丰满,触之有颤颤巍巍的感觉。新鲜海蜇遇热即溶,不能水煮,只能生食。将新鲜海蜇洗净后切成小块置碗中,按个人爱好加入糖、醋、姜、蒜、山葵、香菜、香油等调料拌食,入口嫩、滑、爽、脆,味道极美。
由于海蜇的自溶性很强,捕得后应马上加工,生产者在海滩上构筑矾池,船一靠岸即将海蜇投入池中,用40%饱和盐水加矾混合腌制3次。成品海蜇皮以片张完整,破孔少,色白或淡黄,光泽鲜润,无泥沙,无红点,松脆适口,韧性不大者为上品。海蜇头以肉杆完整,肉质坚实,无泥沙,无异味者为佳。
腌制海蜇烹制前须涨发。有人说,海蜇在热水中汆烫,再漂冷拌制的折耗太大,提出用苏打浸泡法。窃以为,此法有碱味,并且容易破坏营养成分,这里推荐冷水涨发法,即将海蜇除沙洗净,切成丝或薄片入沸水略焯,待原料稍皱缩时,立即捞出投入冷水中浸泡2~4小时,待其完全复原时即可再作下一步精加工。


海蜇在烹饪中多作凉拌,制成咸鲜、酸甜、麻辣、葱油各种口味;也可与其他配菜合拌,如蜇皮拌虾仁、蜇皮拌黄瓜、蜇皮拌金针菇等;还可制成热菜,如芙蓉海底松、珊瑚炖鸡、芙蓉蜇皮、炸王鳇、海蜇羹等;亦可制成真空包装或软罐头即食海蜇。

Copyright © 2007 Gongch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·宫厨网-厨师创作与交流平台 鄂ICP备0800153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