宫厨网-创新厨艺学习第一平台
导航:首页 | 最新新菜 | RSS订阅 每日新菜索引
宫厨网
宫厨网 > 厨师基本功 > 基础知识 >
文章内容

第二节 中国菜肴的发展 -先秦时期

 

中国菜肴的发展,可划作先秦、汉魏六朝、隋唐宋元、明清和当代五个时期。
一、先秦时期
这指秦朝以前的历史时期,从烹饪发明之日起,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止,
共约7800年。这是中国烹饪的草创时期,包括新石器时代、夏商周、春秋战国三个
各有特色的发展阶段。新石器时代由于没有文字,其烹饪概况只能靠出土文物、
后世史籍追记以及有关神话传说进行推断。它的大致轮廓是:食物原料
多系渔猎所获的野味和水鲜,间有驯化的禽畜、采集的草果和试种的五谷,
不很充裕;炊具是陶制的鼎、甑、釜、罐和地灶、砖灶,燃料仍系柴草,
还有缽、碗、盘、盆作食具;烹调方法是火炙、石燔与水煮、汽蒸并重,比较粗
放,调味品主要是盐,也用梅子、苦果、香草和野蜜;至于菜品,相当简陋,
最好的美味也不过是传说中的彭祖为帝尧
烧制的“雉羹”而已。此时先民进行烹调,仅出自求生的需要;
关于食饮和健康的关系,他们的认识朦胧。
在食礼方面,祭祀频繁,有原始的饮食审美意识,如食器的美化、
欢宴时的歌呼跳跃等。可以说,新石器时代的烹饪,
既幼稚虚弱又充满生命活力,为后世饮食文明奠定了基石。夏商周三代属于奴隶社会,
系中国烹饪发展史上的初潮。
首先,食品原料增加,有了“五谷”(稷、黍、麦、菽、麻)、
“五菜”(葵、藿、薤、葱、韭)、“五畜”(牛、羊、猪、犬、鸡)、
“五果”(枣、李、栗、杏、桃)和“五味”
(醋、酒、糖、姜、盐)之说,其中肉酱制品和羹汤多达百余种,
天子的宴餐常是数十道饭菜。其次,炊具食器革新。
尤其是青铜食具(如鼎、鬲、簋、甗、爵、觚、斝、鉴)的问世,
在烹饪中引起链锁反应,炊具、礼器、酒具、水具
的分工,不仅便利烹调,提高功效,还显示出礼仪,装饰着筵席。
第三,饭菜质量提高。这时可以较好地运用烘、烤、
烧、煮、煨、蒸技法,烹出熊掌、乳猪之类档次较高的食品,
产生影响深远的“周代八珍”——淳熬(肉酱油浇大
米饭)、淳母(肉酱油烧黍米饭)、炮豚(煨烤炸炖乳猪)、
炮牂(煨烤炸炖母羔)、捣珍(烧牛羊鹿里脊)、渍(酒糟牛羊肉)、
熬(类似五香牛肉干)、肝膋(网油包烤狗肝)。与此同时,
我国的饭、粥、糕、点等主食品种亦初见雏型。宫廷已设立食官,配置御厨,迈出食
医结合第一步;在民间,屠宰、酿造、炊制相结合的早期饮食业也应运而生。


春秋战国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动荡时期,烹饪成就相当突出。
这时食源进一步扩大,由于使用牛耕和铁制农具农产品
供应充裕多了,不仅家畜野味共登盘餐,蔬果五谷俱
列食谱,还有简单的冷饮制品和蜜渍、油炸点心。大显身手的铁质锅釜登上烹调舞台后,
动物性油脂(猪油、牛油、狗油、鱼油)和调味品
(主要是各类肉酱)日见增多,出现煨牛筋、烧羊羔、焖大龟、
烩天鹅、烹野鸭、油卤鸡、炖甲鱼
蒸青鱼等一批美食。《大招》介绍的楚宫席单,菜点多达27种注意到原料组配、
上菜程序和接待礼仪,为后世酒筵提供了蓝本。更可喜的是,此时还出现南北风味的分野,
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肴馔初具地方特色。《周礼·天官》、《礼记·内则》和
《吕览·本味》有不少关于烹饪的论述;大梁、燕城咸阳、郢都的酒肆也呈现方兴未艾之势。

Copyright © 2007 Gongch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·宫厨网-厨师创作与交流平台 鄂ICP备0800153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