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近代的饮食习惯这是在古代进餐服务方式和摆台艺术基础上,
依据时代的礼仪要求和审美习尚发展而成的。它大体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:
①餐室的美化。讲究“开琼筵以坐花,飞羽觞而醉月”,按照清代学者张文瑞的主张便是:“冬则温密之室,焚名香,燃兽炭;春则柳堂花谢;夏则或临水,或依竹,或荫乔林之阴,或坐片石之上;秋则晴窗高阁。皆所以顺四时之序,又必远尘埃,避风日。帘幙当施,则围坐斗室;轩窗当启,则远见林壑”。
②餐桌的布局。讲究均衡持中,构成规整的对称图案;突出首席位置,造成众星捧月之势;各桌之间留出通道,互不干扰。
③席位的安排。传统座次多以东、南二方为尊,须将主宾请于上位,其余人等顺序就坐,长幼尊卑各得其得。
④台面的装饰。普通台面只要求清洁整齐、餐具完备。造型台面(即花台)则需要利用餐具、台布、花卉、
果点、镶图、剪纸、雕塑或叠花进行装饰。其图象一般为立体对称的吉祥物或吉言喜语。⑤上菜的程序。多是先酒后菜、先冷后热、先咸后甜、先干后湿、先浓后淡、先荤后素、先菜后饭;同时还须注意分菜斟酒的方法以及巡回照应,相机处置。
⑥服务的礼节。要求服务员衣饰整洁、仪容端庄、语言文雅、举止大方、态度热情、反应敏捷,做到主动、热诚、细心、周到。至于具体做法,各地常依乡风民俗而定;同时,对不同筵席、不同客人,也常采用不同的接待方法。象婚席、寿席、迎宾、送别、庆功、授衔、乔迁、开业等酒宴,在服务要求上都是各有侧重的,力求与办宴主旨吻合。改革开放以来,新式酒席(如冷餐酒会、茶话会、交谊会、早茶、音乐茶座、团体聚餐、会议桌菜、游宴之类)增多,其服务规程相应也在变化,强调时代色彩,现代文明的情韵更浓。